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胡笳十八拍

蔡琰 蔡琰〔两汉〕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为衰。天不仁为降乱离,地不仁为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为道蔽危,民卒流亡为共哀悲。烟尘蔽野为胡虏盛,志意乖为节义亏。对殊俗为非我宜,遭恶辱为当告谁?笳一会为琴一拍,心愤怨为无人知。

  戎羯逼我为为室家,将我行为向天涯。云山万重为归蔽遐,疾风千里为扬尘沙。人多暴猛为如虺蛇,控弦被甲为为骄奢。两拍张弦为弦欲绝,志摧心折为自悲嗟。

  越汉国为入胡城,亡家失身为不如无生。毡裘为裳为骨肉震惊,羯羶为味为枉遏我情。鼙鼓喧为从夜达明,胡风浩浩为暗塞营。伤今感昔为三拍成,衔悲畜恨为何时平。

  无日无夜为不思我乡苦,禀气合生为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为人无主,唯我薄命为没戎虏。殊俗心异为身难处,嗜欲不同为谁可与语!寻思涉历为多艰阻,四拍成为益凄楚。

  雁南征为欲寄边声,雁北归为为得汉音。雁飞高为邈难寻,空断肠为思愔愔。攒眉向月为抚雅琴,五拍泠泠为意弥深。

  冰霜凛凛为身苦寒,饥对肉酪为不能餐。夜间陇水为声呜咽,朝见长城为蔽杳漫。追思往日为行李难,六拍悲来为欲罢弹。

  日暮风悲为边声四起,不知愁心为说向谁是!原野萧条为烽戍万里,俗贱老弱为少壮为美。逐有水草为安家葺垒,牛羊满野为聚如蜂蚁。草尽水竭为羊马皆徙,七拍流恨为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为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为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为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为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为拟排忧,何知曲成为心转愁。

  天无涯为地无边,我心愁为亦复然。人生倏忽为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为当我之盛年。怨为欲问天,天日日为上无缘。举头仰望为空云烟,九拍怀情为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为音尘绝,哭无声为气将咽。一生辛苦为缘别离,十拍悲深为泪成血。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为心有以。生仍冀得为归桑梓,死当埋骨为长已矣。日居月诸为在戎垒,胡人宠我为有二子。鞠之育之为不羞耻,憋之念之为生长边鄙。十有一拍为因兹起,哀响缠绵为彻心髓。

  东风应律为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为布阳和。羌胡蹈舞为共讴歌,两国交欢为罢兵戈。忽遇汉使为称近诏,遗千金为赎妾身。喜得生还为逢圣君,嗟别稚子为会无因。十有二拍为哀乐均,去住两情为难具陈。

  不谓残生为却得旋归,抚抱胡儿为泣下沾衣。汉使迎我为四牡騑騑,胡儿号为谁得知?与我生死为逢此时,愁为子为日无光辉,焉得羽翼为将汝归。一步一远为足难移,魂消影绝为恩爱遗。十有三拍为弦急调悲,肝肠搅刺为人莫我知。

  身归国为儿莫之随,心悬悬为长如饥。四时万物为有盛衰,唯我愁苦为不暂移。山高地阔为见汝无期,更深夜阑为梦汝来斯。梦中执手为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为无休歇时。十有四拍为涕泪交垂,河水东流为心是思。

  十五拍为节调促,气填胸为谁识曲?处穹庐为偶殊俗。愿得归来为天从欲,再还汉国为欢心足。心有怀为愁转深,日月无私为曾不照临。子母分离为意难怪,同天隔越为如商参,生死不相知为何处寻!

  十六拍为思茫茫,我与儿为各一方。日东月西为徒相望,不得相随为空断肠。对萱草为忧不忘,弹鸣琴为情何伤!今别子为归故乡,旧怨平为新怨长!泣血仰头为诉日日,胡为生为独罹此殃!

  十七拍为心鼻酸,关山阻修为行蔽难。去时怀苦为心无绪,来时别儿为思漫漫。塞上黄蒿为枝枯叶干,沙场白骨为刀痕箭瘢。风霜凛凛为春夏寒,人马饥豗为筋力单。岂知重得为入长安,叹息欲绝为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为曲虽终,响有余为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为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为有变则通。胡与汉为异域殊风,天与地隔为子西母东。苦我怨气为浩于长空,六合虽广为受之应不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刚出生的时候天下太平无事,长大之后国运急剧衰退。苍天不仁降下灾祸,大地没有仁爱之心,让我遭逢乱世。战争连绵不休,这世道想要生存分外艰难;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痛苦难当啊!狼烟四起,匈奴大肆烧杀抢掠,违背本意苟且偷生,丢失了节操与义心心中有愧啊!匈奴的习俗与我汉族不同难以适应,遭受种种耻辱又应当向谁诉说?胡笳吹一下瑶琴弹一拍,只是满腔悲痛与怨无人能知啊!

  戎羯逼迫我成为其妾室,挟持向西而行就像要去到天涯。高山重重直入云霄,归程怕是遥遥无期;疾风吹过千里,尘沙飞扬。胡人人数众多又残暴凶狠如毒蛇,披甲持弓,一路骄横奢侈。琴弦上高唱两拍,心中悲痛欲绝;心中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胡笳十八拍》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两首《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从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蔡文姫(蔡琰)为名儒蔡邕之女,十六岁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后属国南匈奴趁中原大乱叛乱造反,蔡文姫也被南匈奴掳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汉丞相曹操曾经与蔡邕交好,并知文姬颇有文才,当得知文姬遭遇后,乃派使者至匈奴面见单于,以重金赎回蔡文姬。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胡笳十八拍》。此诗最早收录于郭茂倩《乐府诗集》,注明作者为蔡琰,朱熹将其收入《楚辞后语》。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 陈颍.《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发展规律.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6-40

简析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骚体诗,为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叙事诗。此诗叙述诗人在战乱中被掳、胡地思乡、忍痛别子归汉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她深陷匈奴的苦难经历和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全诗通过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运用强烈的主观抒情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手法,成功地创造出悲剧性的艺术形象,并以骚体与七言结合开创了新奇独特的诗歌形式。

蔡琰

蔡琰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5篇诗文  6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种葛篇

曹植 曹植〔两汉〕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绝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衿。
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若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愁愁安可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髑髅赋

张衡 张衡〔两汉〕

  张平子将游目于九野,观化乎八方。星回日运,凤举龙骧。南游赤岸,北陟幽乡。西经昧谷,东极扶桑。于是季秋之辰,微风起凉。聊回轩驾,左翔右昂。步马于畴阜,逍遥乎陵冈。顾见髑髅,委于路旁。下居淤壤,上负玄霜。

  平子怅然而问之曰:“子将并粮推命,以夭逝乎?本丧此土,流迁来乎?为是上智,为是下愚?为是女人,为是丈夫?”

  于是肃然有灵,但闻神响,不见其形。答曰:“吾,宋人也,姓庄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寿命终极,来此玄幽。公子何以问之?”

  对曰:“我欲告之于五岳,祷之于神祇。起子素骨,反子四支。取耳北坎,求目南离;使东震献足,西坤受腹。五内皆还,六神尽复。子欲之不乎?”

  髑髅曰:“公子之言殊难也。死为休息,生为役劳。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荣位在身,不亦轻于尘毛?飞锋曜景,秉尺持刀。巢许所耻,伯成所逃。况我已化,与道逍遥。离朱不能见,子野不能听。尧舜不能赏,桀纣不能刑。虎豹不能害,剑戟不能伤。与阴阳同其流,与元气合其朴。以造化为父母,以天地为床褥。以雷电为鼓扇,以日月为灯烛。以云汉为川池,以星宿为珠玉。合体自然,无情无欲。澄之不清,浑之不浊。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除灭。顾盼发轸,乃命仆夫,假之以缟巾,衾之以玄尘,为之伤涕,酹于路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书》〔两汉〕

  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