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偶人与桃梗
《战国策》〔先秦〕
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子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西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西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泥偶和一个木偶在交谈。木偶对泥偶说:“你原是西岸的泥土,被捏制成人的形状,到八月季节,天降大雨,淄水冲来,你就残缺不全了。”泥偶说:“不是这样。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为大水所毁仍是西岸的泥土。而你是东方的桃木雕刻而成的,天降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还不知道要漂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注释
泥偶人:用泥土做的人像,泥偶。
木偶:用桃木刻制的木偶。
不然: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漂漂:漂流。
简析
文中通过土偶人与桃梗的对话,揭示了事物本质和归宿的差异。土偶人代表着有根有源、归宿明确的存在,而桃梗则象征着无根无基、漂泊不定的状态。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在看待问题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和根源,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同时也是强调要珍惜自己的根源和归宿,不要轻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保持内心的稳定。
祝融取火
佚名〔先秦〕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以羊易牛
《孟子》〔先秦〕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疑邻窃斧
列御寇〔先秦〕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抇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